本月14日,零界·新經濟100人2018年CEO峰會在北京舉行。會上,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(fā)表主題演講稱,大眾剛需類基礎應用應保持2-3家的競爭狀態(tài),尤其避免非用戶選擇性的一家獨大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,需要兩個打車平臺才能有保障。不得不說,說出了大多數司機的心聲,隨著滴滴平臺在打車領域地位的穩(wěn)固逐漸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,“平臺不缺司機”成為很多司機無形中接收到的信息,司機與平臺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。而其每單抽成20%也讓不少司機覺得壓力很大,希望有更多平臺可供選擇。
2017年2月14日,美團在南京高調上線了一項新功能,該功能允許用戶在美團 App 里打車。用戶可以在美團 App 的 10 個業(yè)務中找到美團打車的入口,進入后定位、輸入目的地、選車型,到達目的地后可以選擇微信、QQ 或銀聯(lián)卡進行付款(暫不支持支付寶),所有的體驗都是那么熟悉,對滴滴用戶來說操作沒有任何門檻。2018年3月,一則“滴滴騎手招募令”在網上曝光,滴滴外賣首批上線的9個城市為無錫、南京、長沙、福州、濟南、寧波、溫州、成都和廈門。并且當前滴滴已經上線了面向騎手的“滴滴配送”App。
美團打車、滴滴外賣這兩個幾乎讓我們覺得像是顛倒過來的名詞,卻是兩個不同領域的巨頭對平臺、生態(tài)、入口的爭奪。
為什么出現美團打車、滴滴外賣呢?
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、出行事業(yè)部總裁王慧文表示打車業(yè)務是源自于用戶需求,美團點評日活躍用戶2.5億中30%有出行需求,而且大部分是發(fā)生在團購等消費預定之后,用戶在線上服務之間跳轉的時候,自然而然就產生了打車的需求,這本身就存在著巨大的出行機會。
而從滴滴近一年快車訂單業(yè)務上的表現來看,基本上沒有明顯的增長。一方面網約車相關新政的出臺帶給滴滴不小的壓力,另一方面,滴滴減少對司機的補貼,使得運力告急,訂單完成情況不佳。而側面殺出的共享單車對滴滴短途約車構成了沖擊。無論從滴滴自身的業(yè)務表現,還是出行市場環(huán)境來講,如果滴滴單純將所有精力放在一個業(yè)務領域,對于目前有著“平臺夢”的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而言,幾乎很容易就被顛覆掉。